拼音:bì jiù
字數(shù):2字詞語
避就的意思:
(一)、避開與趨就。《莊子·盜跖》:“夫欲惡避就,固不待師,此人之性也。”成玄英 疏:“夫欲之則就,惡之則避,斯乃人物之常情,不待師教而后為之哉?!彼?蘇軾《思堂記》:“君子之於善也,如好好色,其於不善也,如惡惡臭,豈復臨事而后思,計議其美惡而避就之哉?!鼻?趙執(zhí)信《行十八灘中》詩:“篙師工避就,色授頤指揮?!?br />(二)、回避遷就?!段簳じ咴蕚鳌罚骸爸寥?高允 者,真忠臣矣。朕有是非,常正言面論,至所不樂聞者,皆侃侃而説,無所避就?!碧?蘇鶚《蘇氏演義》卷上:“但《論語》云:邦君樹塞門。樹猶屏也。不言君,但言邦,此皆委曲避就之意也?!闭率酷摗饵S花崗之役·趙伯先事略》:“又激于意氣,跅弛不羈,被酒大言,無所避就?!?br />(三)、“避禍就福”之省稱。宋 陳亮《三國紀年·陳登田疇》:“以如是之資,而使志士思避就之計,豈不甚可惜哉!”避就的解釋:
(一)、避開與趨就。
《莊子·盜跖》:“夫欲惡避就,固不待師,此人之性也。” 成玄英 疏:“夫欲之則就,惡之則避,斯乃人物之常情,不待師教而后為之哉?!?宋 蘇軾 《思堂記》:“君子之於善也,如好好色,其於不善也,如惡惡臭,豈復臨事而后思,計議其美惡而避就之哉?!?清 趙執(zhí)信 《行十八灘中》詩:“篙師工避就,色授頤指揮?!?/p>
(二)、回避遷就。
《魏書·高允傳》:“至如 高允 者,真忠臣矣。朕有是非,常正言面論,至所不樂聞者,皆侃侃而説,無所避就?!?唐 蘇鶚 《蘇氏演義》卷上:“但《論語》云:邦君樹塞門。樹猶屏也。不言君,但言邦,此皆委曲避就之意也?!?章士釗 《黃花崗之役·趙伯先事略》:“又激于意氣,跅弛不羈,被酒大言,無所避就。”
(三)、“避禍就?!敝》Q。
宋 陳亮 《三國紀年·陳登田疇》:“以如是之資,而使志士思避就之計,豈不甚可惜哉!”
